百年征程波澜壮阔,百年初心历久弥坚
2021年正值建党一百周年之际,北大-青腾未来产业学堂、清华-青腾未来科技学堂、长江-青腾未来文创学堂的企业家们齐聚延安,展开了一场“重走南泥湾岁月”的红色之旅。
在跨时代的背景下,这群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,踏上红军路,共同回顾“红色岁月”,追溯“红色基因” ,探寻“红色印记”,感受“红色情怀”,传承“红色精神”。
图片
01.从历史中汲取力量,延安精神永不过时
-
延安,这座坐落于西北黄土高原的古老城市,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,更以“革命圣地”闻名于世。
这片神圣的土地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,延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神圣地位也被永远载入中国革命史册。
延安精神作为我国一项博大精深的精神体系,涵盖着极其丰富的内容,包括:”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,解放思想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,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,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”。
而这些精神内涵和实质与当代企业家的勇于探索,敢于挑战和善于创新的创业精神不谋而合。
如今中国的发展,正是在历史的精神中汲取力量,对未来探索与创新的伟大过程。
02.战时为兵 · 平时为农
-
1941年3月,八路军120师359旅响应党中央号召,在旅长王震的带领下浩浩荡荡挺进南泥湾,克服工具短缺、缺衣少食、露宿荒野等困难,把荆棘遍野的南泥湾,变成了“处处是庄稼,遍地是牛羊”的陕北好江南。
在此历史背景下,伴随着汽车的“翁~翁~”声,企业家们重返1941年,抵达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核心区——南泥湾开发区。
集合点上,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、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原副部长罗援将军发表了讲话,并下达重要任务,一天的南泥湾大生产活动正式拉开序幕。
沉浸式地走在红军路上,体验八路军的艰辛历程。面对途中的重重挑战,学员们无惧困难,彼此间相遇、相识,互相鼓励、互相帮助,多次脑力与智力的碰撞,让队伍在困境中突破重围,顺利完成上午的任务。
中午,各连队成功会师当年进行南泥湾大生产的军人,刘宝斋的家中。
刘宝斋,在南泥湾展开的大生产运动中,为延安时期的党中央后勤保障作出了重要贡献。新中国成立后,他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,放弃回到城市工作的计划,主动要求留守南泥湾这片土地。
在家中的是刘宝斋的儿媳 — 侯秀珍女士,她回忆着那段难忘的岁月,为战士们讲述当年的往事。
下午的任务中,战士们用早上运输的种子,开荒、耕地、打磨粮食。在脱离战斗后,再一次感受红军当年“闲时为农”的艰苦岁月。
当年那样艰苦的环境中,面对敌人的围堵封锁,边区军民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,打下了一个能完全自给自足的经济基础。
“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”,这八个字便是对当年的概括,也是对此次所有战士的肯定。
03.不忘初心,再启征程
-
重走红军路,是一次非凡的体验,更是一次企业家们坚定初心的旅程。
在体验中放下自我,融入团队,打开束缚,接纳新见,为更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实践发展要求,持续进步。
南泥湾精神作为企业家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的精神依托与鼓励, 是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全球性问题,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企业发展必须保持的态度。
企业更需要传承和坚定“自己动手、丰衣足食”的南泥湾精神和初心,方能在前方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中,再启征程,真正做好新时代的“垦荒人”。